与纪录片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海洋
-
将令
-
已完结
姐姐1996
一对双胞胎即将出世,剖腹产前的家庭会议上,大家认为女孩可以多照顾男孩,决定先拿她出来,赋予她姐姐的名义和随后需要承担的义务。十几年后,小女孩对这种身份提出了质疑,在一个晚餐时间,她终于爆发,无数遍地对自己母亲哭诉:“你不喜欢我了!”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 再往后则是暴哭。 这是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里做的一期节目。原本领导安排李玉去拍摄一个刑警的故事,她来到刑警的家里“做功课”,却把刑警放在一边不管,将摄影机对准了刑警的小女儿——一个和弟弟一起诞生于剖腹产,并由父母强行冠以“姐姐”头衔的小女孩。李玉敏锐地从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纠葛,于是诞生了她的记录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关的记录片,却通过小女孩的倔强展现了一种儿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为〈成长的烦恼〉(1996年12.30日和12.31日连续播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影视纪录片创作〉一书以〈姐姐〉为例,讲述了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题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姐姐〉可以说是中国新记录片从选材到拍摄手法上的一次电视尝试,也是后来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摄经验积累。
姐姐1996
-
已完结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摩梭」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人们终生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轻男,没有「男压迫女」或「女打压男」的问题﹔女女男男在性别与性事上轻鬆自在,人间罕见..。在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裡,会刺激你反思哪 些?我们又学到什麽?工作小组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裡生活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收穫甚丰,且完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本片没有旁白,纯由摩梭人自行述说,透过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本片亦为「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筹款,门票收入扣除场租、全数拨归「摩梭山区教育基金」,以期山区失学儿童能重返校园。仅50元门票,已足以支付一个山区小学生的半年学费。 导演的话 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生活了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如鱼得水,收穫甚丰,并拍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此纪录片没有旁白,纯粹由摩梭人自己说话,透过老中青三个(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第五季
-
已完结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
HD
大企业
本部纪录片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从现代企业的本质、演变、冲击和可能的未来四个方面,批判地揭示了现代企业所隐含的内在运作、发展的历史、其所带来极具争议性的冲击及未来的可能发展。影片开篇便采用了“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对那些财团法人或大企业进行人格检查,试图揭开跨国大企业的真面目。本片耗时六年完成,采访了来自不同业界的40位人士,这些业界精英现身说法,道出了企业机构以牟取利润为终极使命的惊人秘密。我们的确患病了,唯利是图、人情冷漠、反社会人格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靠我们的勇气、智慧和决心去阻止它。 由马克·阿克巴与詹尼弗·阿尔伯特联合执导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大企业》,根据乔尔·巴肯的《企业的性格与命运》改编拍摄而成。本片荣获2004年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大奖在内的26项国际大奖以及10项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大企业
-
HD
圣体
2011年意大利最新剧情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埃松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以近乎记录片的手法记录了一位小女孩内心的挣扎 13岁的玛塔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深处,她在瑞士呆了10年,现在正在努力适应着回到意大利的生活。长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她时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着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这个城市——她看、她听、她感受——但是她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 玛塔即将在当地的天主教教堂里举行自己的受洗仪式。根据天主教教义的规定,玛塔必须通晓教义问答集的内容,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遵守。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玛塔和她的妈妈、妹妹以及学校的老师起了冲突。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她决定剪掉自己的头发,开始新的生活。 从这一刻起,玛塔才觉得自己在回到意大利之后真正地“活”了一次。 一句话评论 可能导演真正犯下的错误只有忽视了主角的观点和性格这一项。不过,如果把影片放在纪录片美学的框架下看,这又算不得什么缺点,只能说是导演为了实践纪录片美学所做的妥协。——每日银幕 简单随性的故事,若即若离的镜头语言。这是一部很标准的欧洲文艺片。可能只有小部分影迷才能欣赏它。——综艺杂志 应该说,这是一部完全遵循现实主义的要件而创作出来的影片。它探讨的是关于信仰和成长的话题。加之一些象征的元素,让影片很有观赏性。——好莱坞报道者 幕后制作 影片在意大利南部小城雷焦卡拉布里亚拍摄,在影片中,这个地方显得脏、穷以及脱离现代社会。导演洛瓦赫是在拍摄记录片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的。她说:“就在这个地方,孩子们需要捡垃圾过活。我很喜欢这里,所以决定要把《天体》给放在这里拍摄。这里显得很真实,它的的确确地表现出了整个意大利的矛盾:在漂亮的风景之下,人们却被现代化的进程搅得心神不宁。这个城市的特质,表现出了整个意大利的浮躁。” 影片用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迷失和宗教问题的主题。实际上洛瓦赫在一开始并没有把迷失作为主题来创作。她说:“整部电影建立在我的调查的基础之上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准备从迷失这个主题开始创作。我在调查的时候,发现在一个社区中几乎所有人都处在迷失中。所以我创造了玛塔这个角色,让她迷失自己,在大千世界中为自己寻觅一个合适的位置。”影片中出现了不少批判宗教的内容,可以看出来洛瓦赫对于宗教很有意见。在电影中,唐·马里奥神父对于信徒的信仰、问题和困顿并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的“事
圣体
-
公众演讲
-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第一季
-
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美国恐袭
-
失落的耶稣之墓
-
危城风暴:美国超级龙卷风灾难实录
-
立场
-
光影与魔法 第二季
-
HD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这是一部关于街拍鼻祖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的纪录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尔依然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摄影师,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从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比尔的镜头下,不管你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你着装出位有个性,比尔都乐于捕捉你的美。几乎所有的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这位摄影顽童,就连著名时尚杂志Vogue的女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然而,这样一位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时尚且功不可没的老人,依然住在狭小工作室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街拍照,不过老人家却觉得这样最好,对他来说,拍照以外的任何事都无关紧要,能够自由地捕捉新鲜,才是他的追求。 本片推出后深受欢迎,先后在悉尼电影节、南塔基特电影节、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和阿布扎比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纪录片殊荣。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
HD
是谁在与民主为敌
这部纪录片是屡屡获奖的导演约翰·皮尔格的新作。[约翰·皮尔格成长於澳洲悉尼,目前定居英国伦敦。他是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作家与制片家,两度获颁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皮尔格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最受肯定的报导作品发自柬埔寨(收录于《别对我撒谎》一书)与越南。皮尔格曾荣膺“年度国际记者”与“联合国媒体和平奖”。他的纪录片得过法国“无国界记者”大奖、艾美奖,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理查丁伯比奖”。皮尔格三十年来锲而不舍地揭露世事真相、奔走倡导人权,在2003年获颁“苏菲奖”。译者注]本片认为,美国非但没有像声称的那样要给全世界带来民主,反而正竭尽所能地想要扼杀它。 影片单独与美国政府官员进行对话,包括一些特工,他们首次在影片中披露上世纪80年代CIA是如何在拉丁美洲挑起战争的。Pilger认为,真正的大众的民主其实更有可能存在于拉丁美洲的穷乡僻壤间,那儿穷苦人民的民主运动经常被西方忽略了。
是谁在与民主为敌
-
祖国不会忘记
-
我仍然在此
-
克鲁伯
-
马修·派瑞:一场好莱坞的悲剧
-
旧世界群像
-
DVD
人咬狗
热爱吟诵诗歌且幽默健谈的杀手贝罗特(Benoît Poelvoorde 饰)自费请来一支摄制组为他拍摄纪录片。在镜头前,他毫无保留且毫无隐讳地展现每次行凶的全过程,并悉心讲解不同的杀人技巧。摄制组成员从最初的观众逐渐演变成贝罗特的帮凶,这一种疯狂之人仿佛失控的汽车,飞速向毁灭的终点驶去…… 本片成本仅为15000美元,却成为比利时当年商业上最成功的影片,并且荣获1992年戛纳电影节SACD奖最佳影片和青年特别奖、1993年法国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1992年Sitges – Catalonian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Benoît Poelvoorde)和最佳影片奖、1992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Metro媒体奖。 本片导演Rémy Belvaux于2006年9月4日去世,享年40岁。
人咬狗
-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
井上雄彦 最后的漫画展
-
HD
流浪者一部关于安东尼·波登的电影
“重要的不是你去哪里。这是你留下的东西……”这部关于安东尼·波登的纪录片。记录了他作为厨师、作家和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讲述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厨师如何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偶像。
流浪者一部关于安东尼·波登的电影
-
东瀛大宝荐
-
HD
月之阴影
阿波罗计划开拓了人类的视野,让人类真正认识到月球的真实面貌,也带领宇航界进入另一个领域。为了记住这伟大的一刻,英国导演抓紧机会,找来了这批太空人,记录了他们当时的亲身经历和人生的转变。 在纪录片《月之阴影》的首映礼,宇航迷不但可以抢先看电影,还可以跟曾经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太空人面对面。这五名曾在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将分享他们登月的故事和宇宙的奥秘。 阿波罗11号成员奥尔德林说,“从发展太空梭、太空站,到真正进入探索,我们经历非常困难的转型期。” 将阿波罗计划通过写实手法展现在荧幕上,是导演对这批科学家的致敬。 导演辛格顿说,“阿波罗计划不只是美国人的成就,而是全人类的成就,全世界都受到鼓舞。” 阿波罗计划从六十年代开始推出,为宇航业和全世界开拓新的领域。这部纪录了十名太空人登月成就的纪录片,曾经赢得两个电影节的奖项。
月之阴影
-
社团
-
HD
北京出租车
北京出租官方网站: 《北京出租车》是导演王淼的第一部长片纪录电影。王淼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本科经济学位,后定居纽约,曾从事摄影、设计等工作,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她考取了美国Parsons艺术学院电影及设计研究生学位,2007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短片《Yellow Ox Mountain》,这部纪录片在全世界20多个电影节上播放过,并曾在Dallas的亚洲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篇纪录片奖。王淼还曾为《国家地理杂志》频道剪辑节目,为建筑设计师Steven Holl做过两个纪录片。她还在Maysles中当助手。(MAYSLES因为聚集了大批的有名纪录片导演而出名,被称为“纪录片导演的传奇殿堂”) 影片讲述三个出租车司机在奥运会前的北京两年间的点滴生活片段,以他们的视角去反映出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些方方面面的变化。在奥运会期间,出租车司机是北京的窗口,他们离中国的心脏最近,他们一天14个小时都在听广播和谈话节目,这些出租车司机可以谈天说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通过出租车司机这一个社会小层面,真实反映了北京很多独特而与众不同的气息;从某种角度来讲,出租车司机们是一个城市最好的见证。 《北京出租车》曾入选去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并获邀在今年3月份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举办的SXSW艺术节进行展映。 转载自“时光网”
北京出租车
-
HD
没有方向的家
本部纪录片用长达约4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鲍勃·迪伦,这位美国民谣大师的传奇音乐生涯。鲍勃·迪伦,这位堪称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代言人的传奇歌手,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从他深刻寓意的歌词中可见一斑。影片聚焦鲍勃·迪伦在六十年代初期成为民谣英雄开始叙述,并穿插多段从未曝光的访问片段,首次真实地披露很多他鲜为人知的画面,记录下这位历久弥新的音乐大师从1961年到1966年间的的传奇历程。 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首部人物传记长片《没有家的方向》,荣获2006年第58届黄金时段艾美奖其他和技术类奖项-非剧情类节目最佳混音、其他和技术类奖项-非剧情类节目最佳导演提名、其他和技术类奖项-非剧情类节目最佳剪辑提名等多项大奖。
没有方向的家
-
HD
美国颂歌
肥胖邋遢的左翼导演迈克•马隆(Kevin P. Farley 饰)致力于揭露美国政治、军事、经济和医疗等方面的阴暗面,他所拍摄的纪录片更在国际上获奖(影射迈克•摩尔)。他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美国国内也有一批狂热的粉丝对他疯狂追捧。有些飘飘然的马隆更提议取消7月4日的独立日,他甚至大张旗鼓搞起了宣传活动。 这时候,三个美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鬼魂:肯尼迪(Chriss Anglin 饰)、华盛顿(Jon Voight 饰)和巴顿(Kelsey Grammer 饰)先后拜访了马隆。他们一次次将马隆带入假定的历史中,向其展示纵容绝对民主和恐怖主义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曾经坚定的左翼分子终于开始动摇了……
美国颂歌
-
已完结
理查三世停车场里的国王
2012年9月,当一具骨骼在兰切斯特市政厅的一个停车场被发现的时候,这个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地。这会不会是在遗失了500年的英国的最臭名昭著的国王的尸体呢?在这部全球独家纪录片中,电视四台呈现了寻找理查三世的完整内幕。 When a skeleton was reported found under a Leicester council car park in September 2012, the news broke around the world. Could it be the remains, lost for 500 years, of England's most infamous king? In a world exclusive, Channel 4 has the full inside story of the hunt for Richard III.
理查三世停车场里的国王
-
《我和自然 心有灵犀》第一季 - 生命的力量
-
死而不亡
-
HD
细细的蓝线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纪录片协会大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保护名单。
细细的蓝线
-
宝贝星球
-
天网:“案”藏玄机
-
悲刷预言:巴西3054航班空难
-
美国男孩关于史蒂文·普林斯的一份简介
-
HD
四万万人民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
四万万人民
-
HD
传奇字体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
传奇字体
-
忘梦洞
-
艾塔娜 蜕变星途
-
华氏9/11
-
小小迪特想要飞
-
路易·卢米埃尔
-
已完结
巾帼列传
《巾帼列传》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系列,它以生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杰出女性的风采与智慧。通过精心挑选的历史人物,如蔡文姬的文学才华、文成公主的和平使命、王昭君的异域情缘、梁红玉的抗金英勇、冯燎的外交智慧、邓绥的政治远见以及李敏的战场英姿,节目深度挖掘了这些女性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贡献。 每一集都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这些巾帼英雄的传奇人生。高清画面与深情的旁白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精彩故事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魅力与力量。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敬佩与感动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巾帼列传